回忆资料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白山黑水间的赤胆忠心——追忆东北抗日联军战

2020-03-17 16:30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白山黑水间的赤胆忠心——追忆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刘巨海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刘双阳

  白山黑水间的赤胆忠心

  ——追忆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刘巨海

  新华网消息(记者韩松豫)他是一名敢想敢干的青年,曾带领130多名群众共同加入抗联;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曾多次在战斗中出色完成侦察任务;他是一名打不倒的共产党员,曾在特殊时期潜入苏军服役,担任海拉尔苏军司令部副司令。他就是刘巨海,一名“普通”的抗联战士。

  “我若遇到红军就参加”

  1916年,刘巨海出生在河北省(现天津市)宝坻县的一个穷苦家庭。

  11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哥哥又被军阀抓去当兵,这时的家里没有多余的劳动力,迫于生计,他早早的就随着闯关东的队伍只身来到了东北学徒。

  1931年,刘巨海15岁,对于他,那可能是人生转折的一年。

  9月18日,是他无法忘却的一天。就是那一天,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场“一夜间发生的战争”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无法醒来的噩梦,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整个东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关东军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给刘巨海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或许就是在那一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何谓“国仇家恨”,也是在那一年,他年轻的心里悄悄地种下了投身革命的种子。“我若遇到红军就参加”,他暗自下定决心。

  国难当头,人民揭竿而起。东北原有的抗日队伍和爱国进步人士自发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成了刘巨海最向往的一支队伍。

  日本关东军入侵东北以后,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面对日本兵的种种恶行,刘巨海虽心中不甘,但深知凭一己之力无法与之抗衡,也只能敢怒不敢言。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渐渐充满了他的内心。

  爆发,只需要一个导火索。

  有一天,他和一个喝醉酒的日本宪兵起了冲突,心中挤压已久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一把将那个闹事的日本宪兵撂倒在地,重重的打了下去。挥舞着拳头时,他似乎并没有听到日本宪兵吃痛的叫声,而是听到了自己心底里保家卫国的声声呐喊。

  痛打了日本宪兵的他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只得跑到大西沟做伐木工人避避风头。

  1939年,刘巨海在大西沟遇到了抗日联军的队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第一个跳出来主动要求参军。由于态度积极,他被编入了尖兵班,负责动员群众。他高兴极了,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前前后后跑了三个窝棚,动员了130多人一起加入了队伍。

  成为一名真正的抗联战士时,他23岁.

  “共产党员必须完成任务”

  “都是一名战士了,没点本事可不行。”参军后刘巨海一边跟着队伍躲避敌人的追击,一边练习瞄准、打枪。1940年,应上级要求,刘巨海赴苏联学习文化、政治、通讯等知识,还特别掌握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学有所成,刘巨海成为了“技术兵”,组织上安排他潜伏在东北地区担任侦查小组组长,负责搞地下工作。

  1941年5月夜里12点,刘巨海和另外两名组员带着给养、枪支、指南针、救生圈和通讯设备,用苏联边防军用橡胶艇渡过乌苏里江,回到东北境内。接到了回国后的首次任务——侦察密山日军飞机场、军营等设施。

  为了不惊动敌人,刘巨海和两名组员穿着便衣,一路穿草地、走小路,走累了轮流站岗就地休息,一路上他们将看到的铁路、村庄一一记录下来。快到密山时他们已经走了十多天,物资紧缺自不用说,就连来时穿的便装也近乎“衣不遮体”。

  为了减少路程,他们向密山附近遇到的一名工人问路,“不对,这是相反的方向啊”听了工人的回答后刘巨海立即察觉到了蹊跷,他立即下令将这名工人绑起来。会不会是遇到特务了?还没等刘巨海想明白,狡猾的敌人就趁其不备想逃跑,谁知竟在这茫茫树林里迷了路,再一次被生擒。果不其然,刘巨海在他的身上搜到了证明其特务身份的证件,“不能放这个日本特务回去,否则后患无穷!”解决掉日本特务后刘巨海和两名组员来到了密山机场附近,他们把枪埋了起来,换上来时带的便衣混入了修飞机场的工人当中,经过了几天小心翼翼的打探,他们掌握了机场的大致情况,决定按计划返回部队。

  刘巨海和组员按照约定来到乌苏里江边,但却无人接应。怎么办?天一亮就会被敌人发现了!可是面前就是湍急的乌苏里江,其中一名组员还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好!情急之下,刘巨海决定将救生圈吹好,用绳子绑着不会游泳的同志强行泅渡。水浪一个接一个的打过来,才刚一下水,他们就被冲到了半公里外,“坚决不能放弃!共产党员必须完成任务!”带着这份信念,刘巨海和组员靠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汹涌的江水,顺利和部队接上了头,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披着党旗去见战友,是最大的荣耀”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刘巨海乘坐飞机回到了长春。

  刘巨海的女儿刘双阳告诉记者,她曾去东北抗联烈士墓敬献花圈,看着那些无名烈士碑,想起父亲时常想念他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很多没有名字的年轻生命,就这么留在那了。”刘巨海为自己能够从战火纷飞中幸存感慨不已。

  刘巨海在抗联期间并没有担任过高的职务,也没有打过歼敌数以万计的大型战役,他始终认为自己做的事很平常、很渺小。然而聚沙成塔,积流成河。正是因为有着无数的刘巨海式的英雄志士,用惊人的意志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换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临终前,刘巨海常说:“我特别幸运,我见证了新社会,将来若我披着一面党旗去见战友,那是最大的荣耀。”刘双阳说:“后来我才明白,共产党已经成为父亲的一种信念,融入了他的灵魂。”

  抗联战士刘巨海之女刘双阳访谈实录

  抗联战士刘巨海之女刘双阳接受新华网采访,讲述父亲的战斗经历。尹一航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忘却那一段艰辛的历史,不能忘却那些流血的人们,不能忘却那战争胜利时激动人心的呐喊。东北抗日联军,他们与侵略者奋斗了整整14年,为全民族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刘巨海就是这支伟大的队伍中的一员,也许他只是一名平凡的抗联战士,但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因为一句承诺、一份信念,他将青春与热血洒在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上。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英雄刘巨海的女儿刘双阳女士,刘女士您好,首先和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刘双阳:你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您的父亲本身是河北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的呢?

  刘双阳:我爸爸刘巨海年轻时就是爱国的热血青年,1916年他出生在河北省(现天津市)宝坻县,从小家里非常穷,11岁的时候我奶奶去世了,由于家里非常困难,父亲随着闯关东的人到关外学徒。日本侵略东北以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苦了,平时日本宪兵非常凶,有一次日本宪兵喝醉了酒撞了我爸爸,他非常生气,一下子就把日本人撂倒在地,后来日本兵到处抓我爸爸,他就到了大西沟的伐木工地避风头,到那里作伐木工人。有一天,一个伐木工人从外面赶着爬犁回来说在路上遇到了一支抗日的队伍,而且这个抗日的队伍就叫抗日联军。我爸爸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就做好了加入抗联的准备,也要保家卫国。

  1939年王明贵带领抗联支队来到我爸爸伐木的工厂,我爸爸见到他们以后坚决要求加入抗联队伍。当时大西沟有60多个伐木工人,除了年老的以外几乎都参加了抗联队伍。部队领导王明贵看见我爸的抗日热情非常高,就让他参加了尖兵班。动员附近有爱国热情的人也去参加抗联。之后我爸爸先后跑了三个窝棚,联络了130多个人参加队伍,就这样他就走上了抗联的道路,从此也就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了。

  主持人:您父亲加入抗联后执行过哪些任务呢?

  刘双阳:参加抗联队伍以后,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抗联队伍一要和日本兵进行战斗,二要和艰苦的环境做斗争。这种环境下也练就了抗联战士的一身铮铮铁骨,也坚定了他们将抗日进行到底的决心。

  我爸爸刚加入的时候部队还给他们开了欢迎会,可是欢迎会刚开完讨伐队就追上来了,因为这些新兵刚参加部队不会使用武器,所以就只能带着他们往深山里撤,大概走了两天以后,甩掉了讨伐队,他们就开始进行军事训练,练打枪、瞄准。

  我爸爸在深山里战斗了一年多,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到了1940年,上级下达指示要派40几人去培训,要求一个是要政治素质好,一个是身体好,就这样我爸爸又被派到苏联学习。我爸爸主要学习了跳伞、武装技术、通讯等等,半年后组织把他们编成五到七人不等的小组,要求他们返回东北进行小部队侦查。

  我爸爸在部队中职务不是很高,一直就是一个抗联的老战士。1945年我爸爸担任过海拉尔苏军司令部的副司令。东北解放以后,他们这支抗联部队就编入了第四野战军,也就是编入解放军部队了,之后他就随着解放军部队继续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了。

  主持人:您在跟父亲聊天的过程中有聊到过他内心的感触吗?他有想过当时的情况是特别危险的吗?

  刘双阳:我觉得他说这些经历的时候是很平静的,已经加入到革命队伍了,就已经把自己一生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了,其实他对生与死已经看得很淡了。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父亲是抗联英雄的?

  刘双阳:我知道得挺晚的,因为从小父亲也没有跟我说过,他一直希望我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就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让我们不要有优越感,他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抗联战士刘巨海之女刘双阳。尹一航摄

  主持人:在您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刘双阳:我父亲在我的印象里很严肃,但也很慈祥。他很少对人说他在战争年代的那些事情,可能他也觉得这都是太普通的事了,凡是一个战士,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这么做,所以他很少跟别人提及以前的事,知道的人也很少。

  主持人:在您母亲眼里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刘双阳:是很倔的一个老头,一个老革命。其实我这几天也想了很多,我也在想我究竟从我爸爸身上学到了什么,我忽然觉得真的从爸爸身上学到很多好的东西,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是言传身教的,而且是我爸爸以身作则带给我的,这些东西至今还留在我的身上和心里,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这些东西这么多年一直指导我怎么工作、怎么为人。我的性格也都是在遵循着父亲的脚印,继承了他的衣钵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父亲对我就是一个潜移默化、不动声色的教育。

  主持人:是不是在您的心里有一股力量在一直支撑着您?

  刘双阳:是的。我爸爸这么多年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革命原则。战争年代,抗联所处的环境是异常艰苦的,军事上受日本的重重包围,物质上也非常匮乏,茫茫林海雪源,天寒地冻,衣不遮体。他们晚上的时候围着篝火,前胸烤得很暖和,但是后背非常凉,这就是抗联的真实写照。抗联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把革命坚持到底,凭的就是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我爸晚年跟我们聊天时说,要是能在他临死的时候给他盖一面党旗,那时候他去见毛主席,去见他的战友,是最荣耀的。那时候我体会不到,但是现在我真的体会到了。在他快离开我们的时候,病慢慢加重,特别爱提他的抗联战友和牺牲的同志,他说其实我幸运多了,我见证新社会了。从前他说的时候我体会不深,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什么样胸怀。临死都觉得共产党高于一切,这是他的灵魂。所以我觉得父亲对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念是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遗产,不管是我、我爱人还是我女儿,我们一家都是党员,都按照父亲的脚步走下去。

  主持人:乱世当中出英雄,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始终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您能不能用您的理解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坚定了这一份信念?

  刘双阳:我感觉源于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的艰苦环境,他有一颗爱国的心,参加革命以后又是在党的教育下一步步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党组织对他的教育,在革命队伍中的成长也练就了他的性格和品质。所以我爸爸转业以后,助人为乐、帮助同事的品质一直都没丢。比如三年困难时期,我爸经常把粮票拿去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父亲为了祖国而战斗,您是否为父亲感到光荣?

  刘双阳:是。我有一次看《英雄儿女》,“向我开炮”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打仗的时候,抗联分成了很多小分队,要亲自到各个地方去侦查,为了炮击得更准确,他们都带着电台现场汇报炮击地点,实际上他们汇报完就相当于把自己也暴露在危险中,因为炮弹很快就落下来了,那不就是“向我开炮”吗?因此我觉得很光荣,我的父辈们用他们的生命铺成了今天的道路,我也觉得作为他们的后代身上的责任特别重。

  主持人:您去过父亲当年奋战过的地方吗?

  刘双阳:2013年的时候,我们东北抗联战士的后代,去了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也就是伯利的北野营寻找抗联战士的足迹,我们还去了东北抗联的烈士墓,给他们敬献了花圈。

  主持人:您现在还会经常想起父亲吗?

  刘双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纪念日,也是世界人民的伟大纪念日。我爸爸亲身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战斗,扫墓的时候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我想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待父亲的一生的呢?

  刘双阳:我觉得他既平凡又伟大。平凡,因为他只不过是许许多多的战士中的一员,伟大,因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

  主持人:在您眼中什么是抗联精神呢?

  刘双阳:抗联精神就是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就是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坚定信念。抗联精神还是不畏艰辛和困苦,敢于战胜困难的伟大精神。

  主持人:谢谢刘双阳女士能够与我们分享父亲的经历。就像刘女士所说的一样,抗联精神就是坚韧不拔、坚持信念的精神。相信我们以后也会带着这样一份信念坚持自己的事业,感谢刘女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