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风采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宋铁岩(抗联一军政治部主任)

2020-04-04 19:36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宋铁岩

  宋铁岩,原名孙肃先,字晓天,曾用名宋占祥、铁坚、孙铿、孙克敏等,190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大绥河区去蒐登河村一个大家庭里。其父母都是质朴的庄稼人。他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是长子,八岁时,父母把他送入私塾求读,12岁入大绥河高小续读。

  1925年,他考入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28年春考入长春省立第二师范理科班进修。由于他思想进步,善于团结同学和作宣传鼓动工作,被选为长春二师学生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在思想进步的校长谢雨天和革命教师楚图南等人支持下,主编校刊《秋声》,为《秋声书社》的创办人之一,还兼任该校《近代思想教育研究会》的编辑和平民学校的教员等职。

  宋铁岩在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擅写诗歌和杂文。当时,他阅读新书报,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曾是吉林省省立师范学校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具有青年人少有的沉着、扎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1930年秋,宋铁岩去北平报考大学,因患病误期而未考取,遂暂居北平。不久,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团体──北平革命互济会。翌年春,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直接从事革命活动。他写了许多诗文,团结教育进步青年学生进行革命活动。他还先后担任过北平互济会中国大学分会主任、北平市大学生联合会理事和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等进步团体的领导职务。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怀着对家乡沦陷的悲愤心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和领导中国大学学生走上街头,大搞演讲宣传,参加反日集会,举行示威游行。10月间,他参加了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被选为代表团负责人。他率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无理镇压,一些学生惨遭杀害,更多的学生被捕入狱。他被捕后英勇不屈,顽强斗争,最终在各界群众的声援下获释出狱,斗志昂扬地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

  1932年秋,宋铁岩受党委派回东北做抗日工作。他和曹国安等同志组成兵运小组,在吉林、长春的大中学校和磐石、桦甸县城的工人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组织抗日救国会。这一期间,他写了许多诗篇,倾吐自己为革命而献身的抱负和热烈的爱国情怀,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的种种罪恶,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工农劳苦大众的斗争精神。他把这些新诗编成一本小册子,在封皮上用墨笔画了一面旗帜,旗上有代表工农兵的斧头、镰刀和枪的图案,题名为《前进》。诗集中的《前进》一诗集中表现了他当时的情怀:“前进!前进!高举着反抗大旗,杀向那资本帝国主义。用鲜红的热血,森白的颅骨,创造起未来的世界。要自由,求平等,渴望着全人类的和平,只有凭借着工农兵,英勇的前冲!前冲!”

  1933年4月,他告别父母、妻子和孩子,奔赴炮火连天的抗日疆场。临行前,他叮嘱妻子说:“孩子念完书,一定不能给鬼子干事!”并把《前进》诗集留下,让妻子收藏好。他还向父母表示:“不赶走日本鬼子,我是不会回来的!”

  1932年春,受党的派遣,宋铁岩与曹国安一起回东北奔赴抗日前线。

  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发动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并选派优秀党员深入伪满军队,开展思想工作,发动士兵运动。宋铁岩和曹国安的家乡永吉县蒐登河一带有一支地主武装“大排队”。宋、曹二人根据党的指示,决定先回家乡开展宣传工作,争取这支队伍参加抗日救国。但是,这支队伍成员比较复杂,受当地豪绅地主控制较严,没能争取过来。之后,他们得知驻防乌拉街的伪军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是原东北军的旧部,在“九·一八”事变后曾奋起抗日,后被汉奸熙洽收编,然而,他们中的多数士兵不甘心做亡国奴,不愿为日本侵略者卖命。宋铁岩与曹国安认为争取这支队伍起义哗变是有可能的。他们请示地方党组织,商定由于克负责筹集活动经费和搜集情报,曹国安首先打入该连当兵,以便沟通感情。不久,曹国安被提任该连文书,宋铁岩也随之打入该连当兵。

  伪军中的多数士兵出身贫苦,宋铁岩通过结拜把兄弟、讲故事和教唱歌曲、代写书信等形式同他们交朋友,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爱国思想,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等抗日救国道理。这样,他们逐渐密切了关系,取得了信任。不久,迫击炮连奉命整编,开除了几名有反日情绪的士兵,激起士兵们的不满。这对争取他们抗日救国是个有利因素。

  1933年4月,伪军十四团被调到南满地区围剿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宋铁岩随队南下来到磐石县的烟筒山,迫击炮连驻在烟筒山镇南“成德源”烧锅大院。

  日军“围剿”抗日游击队,更激起士兵们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宋铁岩同曹国安、于克等在烧锅大院东北角的空炮台里聚会研究分析情况,认为迫击炮连驻地离团部较远,单独执行任务,不受大部队牵连;烟筒山距抗日游击区较近,便于移动;其大多数士兵不愿为日伪卖命,不忍心把枪口对准自己同胞,他们的爱国情绪较高。因此,只要把连长等比较顽固分子除掉,稳住军心,迅速拉出队伍投奔游击队是可行的。他们研究了行动计划,决定由于克负责同中共吉林特支联系。吉林特支派纪儒林和于克同烟筒山底下党组织联系,以便取得磐石游击队的接应。后因于克被捕,同烟筒山地下党的联系未能打通。其具体时间定在端午节午夜零点行动,口号是“抗日救国”,口令是“革命”,发起行动信号时“日本人来缴械了”。宋铁岩在二排,他们新发展的党员张瑞麟在一排当兵,曹国安受连长的赏识任连部文书,对全连情况比较了解。他们分别活动,串连骨干,做好了应便的各种准备。

  1933年端午节这天下午,伪连长郭学海借过节之机为他提升少校大摆酒宴。他把各排长会聚在一起,从下午3点来钟一直喝到晚间7点多。他们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东倒西歪睡过去了。而下属士兵是享受不到美酒佳肴的,宋铁岩他们凑了些钱,买了酒菜同士兵们一起过节。借此,他们假装喝醉倒在床上待机行动。时针指向午夜零点,宋铁岩他们相互暗示了一下,随即有人大喊一声:

  “弟兄们快起来!日本人来缴械了!”

  那些事先早已串连妥当的起义骨干,顿时唤醒周围士兵,拿起武器跑到院子里集合。这时,伪连长醉梦中被惊醒,急忙跑出来问:“出什么事了?!”有人说“日本人要来缴械!”伪连长接着追问:“谁说的?”这时,只听“砰!砰砰!”三声枪响,伪连长同两个排长应声栽倒。曹国安随即喊道:“弟兄们不要怕,快随宋铁岩往外撤!”宋铁岩率领起义队伍迅速冲出大门,向烟筒山东笤帚顶子予定地点集合。有二十几名烧锅工人也随着队伍奔向集合点。他们抬着一门迫击炮和二十箱炮弹,在天刚方亮时到达约定地点,共有60余名。这时,宋铁岩和曹国安向大家说明了情况,号召大家要团结一致,枪口对外,参加抗日救国斗争。随后,他们把队伍拉到石虎沟山里,住在一座“大清观”庙里休息,派人给磐石游击队送信联络。第二天清晨,游击队派一名领导干部带队前来迎接。由宋铁岩和曹国安率领的这支起义队伍,胜利到达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受到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前来传达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的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也在欢迎会上讲了话,他热情赞扬了这支队伍的起义壮举,勉励他们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烟筒山迫击炮连起义,不仅振奋了抗日军民;而且,在伪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有不少伪军士兵陆续哗变参加抗日队伍。这时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在南满地区的体现,宋铁岩等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年9月18日,南满游击队在磐石县玻璃河套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为师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宋铁岩直接配合杨靖宇工作,为抗联一军的建立和发展而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翌年4月,他代表党和人民革命军到苏剑飞领导的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做政治工作,教育和改造这支自发的抗日武装。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军政治部主任,此时他仍在苏部工作。直至次年2月,苏部被正式改编为第一军第二教导团,他才回到军部领导全军的政治工作。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6月,中共东满、南满两个省委合并,组成东南满省委,他任省委委员。

  宋铁岩是东北抗联中一位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负责一军的政治和党务工作,在部队的组织建设、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他的努力工作下,一军党组织不断发展,政治文化教育工作非常活跃。广大战士在作战之余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逐步懂得革命道理,部队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一军印发了油印小报《反日民众报》、《人民革命画报》以及传单《为“五卅”十周年纪念告满洲国士兵书》、《红五月革命斗争口号》、《给满洲国士兵及抗日军官的信》等等。这些都为提高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增强抗日斗争的胜利信心,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抗日游击根据地普遍建立起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性组织,组建了地方武装、农民自卫队和青年义勇军。为扩大抗日力量,更好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方抗日武装共同对敌,他经常东奔西走,到各抗日队伍中做宣传教育工作。在抗联一军的号召下,东南满一带的山林队、义勇军多数都与抗联结成联盟,共同打击敌人。对此,日寇曾惊呼:“‘东边’刀匪如毛!”

  宋铁岩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他上大学之前就患有肺病,到抗联队伍以后,艰苦的军旅生活使他的肺病不断发作。尤其自1935年开始,日寇野蛮实行“集家并屯”政策,并对抗日游击根据地采取“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抗联的处境愈加艰难,宋铁岩的病情逐日加重。

  1935年春,他随杨靖宇率一军军部三百余人的骑兵队伍进入辽宁兴京、桓仁、本溪、凤城等地,协助在这一带活动的第一师打击日寇。当队伍行至兴京东昌台镇时,得知当地的警察署经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军部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宋铁岩让教导团部分战士化装成伪军“讨伐”队,凌晨飞马闯进镇里,警察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已被缴了械。等敌人的援军赶到,镇里只剩下还在冒烟的伪警察署残垣断壁。第二天,军部骑兵队伍在桓仁县歪脖望山岗上遭到日伪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鬼子疯狂冲到我阵地前,与战士展开了肉搏战,一个小战士奋力抱住扑到面前的鬼子滚下了山崖,其余的战士拼死将鬼子击退。此时,我方的战马暴露在伪军的火力范围内,一旦加强攻势,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紧要关头,宋铁岩沉着冷静,命战士们向伪军展开政治攻势,一时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喊声回荡在山谷。伪军果然停止了进攻,并帮助部队顺利突围,还特意留下的十多箱子弹。当日本鬼子气势汹汹地扑上山头时,伪连长指挥六、七挺机枪横扫过去,打得鬼子兵蒙头转向,狼狈溃逃。

  1936年春,宋铁岩再次随军部队伍来到桓仁境内,于4月底参加了在赛马集东部山区梨树甸子全歼邵本良的战斗。之后,军部和一师主力部队来到本溪县草河掌山区的汤池沟,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西征军事会议。1936年6月中旬,宋铁岩与一师几位领导率三百余人队伍,从凤城县铺石河村出发开始第一次西征。出发前,一师几位领导知道他有严重的肺病,曾劝他留下来休养。他恳切地推辞说:“西征是到新区斗争,这任务本身就很重要,再加上道路不熟,困难就会更多,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你们指挥战斗和开辟地方工作的任务已经够重了,再把政治工作的担子加在你们身上还得了?我必须得去!”他毅然带病领导一师进行西征。西征部队跨过安奉铁路,翻越摩天岭进入辽阳、岫岩境内。此时形势变得险恶起来,敌人对这股轻装西进的队伍有所警觉,调集部队追堵,部队只好在森山僻径中行进。因宋铁岩的肺病愈发重了,一师派少年营一个排的战士护送他回和尚帽子山密营养病。

  一师西征部队失败后返回本溪境内。宋铁岩虽卧病榻,但仍与一师干部们一起总结了西征的经验教训,并协助师领导肃清了西征过程中有叛变行为的少年营政委等人,使一师的队伍更加纯洁。

  由宋铁岩率领的这次西征虽然遭受挫折;但这毕竟是抗联一军史上,也是东北抗日联军史上首次壮举。他们敢于向日伪统治的心腹地区挺进,使敌人受到严重威胁和震惊;他们沿途宣传群众,爱护百姓,军纪严明,给当地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扩大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影响,鼓舞了南满地区的抗日军民。从军事观点来看,这次举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却扩大了影响,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1937年2月11日大年初一凌晨,数百名日伪军包围了和尚帽子山顶。宋铁岩与密营中的一师指战员奋起抗敌,他指挥百余名指战员撕开敌人的包围网,宋铁岩在越过一个小上岗时被一颗子弹击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以杨靖宇为首的抗联将士们,为呕心沥血转战南北的“铁主任”,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战友们流着热泪唱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追悼歌》:

  抗日兮,战争。

  烈士兮,英勇。

  拚头颅热血,

  黄沙血染红;

  万里战场马悲鸣,

  无主孤坟起英风。

  隆隆弹如雨,

  壮气直冲敌人营;

  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

  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

  为祖国捐躯,

  含笑赴阴城,

  救国精神贯长虹。

  他追求人生;然而,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仅仅度过了27各春秋——战斗的春秋、革命的春秋。

  党和人民在他捐躯的疆场,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宋铁岩同志,原名孙肃先,字晓天,曾用名宋占祥、铁坚、铁英、孙铿、孙克敏等。190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大绥河区前蒐登河村一个大家庭里。他家有五十来口人,父辈弟兄众多。他父母不掌管家事,为人忠厚老实,长年参加劳动,常受弟兄、妯娌们的欺侮。铁岩是长子,从小性格刚毅,具有反抗精神,经常为父母受欺打抱不平。他对家中的外号叫“孙四阎王”的四伯父,从不惧怕,敢于同他争辩、讲理,受到贫苦乡亲们的赞扬。

  铁岩8岁入前蒐登河村姜家店私塾念书,12岁入大绥河高等小学。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经常受到家人和老师的称赞。他每天放学回家,都帮助父母干活,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他还乐于助人,上街走路经常帮助乡亲们抱小孩、拿东西。

  1925年秋,他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十五班读书(相当于初级中学)。由于父母在家无权,拿不出多余的钱供他上学,因此他在学校的生活很困难。他知道读书不易,所以非常刻苦用功。临到毕业那年,他开始阅读新书报,看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建国大纲”,接触了进步思想。

  1927年冬他从一师毕业,1928年春去长春,升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期师范班第三班(相当于高中)理科。他对自然科学很钻研,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总在第一、二名。同学们选他当学习委员。他还尝试用文学笔法,把自然现象和道理写成文章,发表在校刊《秋声》上。

  铁岩同志在革命教师谢雨天、楚图南等人的影响下,进步很快,社会活动能力也很强,成为二师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在学生会工作中积极负责,具有青年人少有的沉着、扎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他的工作成绩很突出,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大家都赞誉他为“新青年”。为了教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铁岩同志发起创办了一个“秋声书社”,向同学们介绍进步书刊,启发学生们的爱国思想,奋起救国。

  这时他在学校的生活仍然很困难,有时竟连往家邮信的钱都没有。他在1928年9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仲秋节前二日,家信写了好几页、好几次,终因没有邮信的钱,又不愿向家人开口,自家忍着没钱的痛苦,过这不太舒服的生活吧!”到了10月1日,他竟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他在这天的日记里写道:“今天因为伙食钱未交而停伙。当我很高兴地走进食堂时,看见自己的名字画上了白圈,好像是已经判决了的囚犯。同学们的一阵吵嚷,我立刻感到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滋味。止伙这件事,学校是要逼学生速交,其奈贫穷的我,几天来连邮信的钱都没有,怎样去交费呢?自己当时的愤懑用这支笔形容不出。到了作业室,想了想自家的身世,热泪从眼角流出。但一转念,些须刺激,何足挂怀,即生于人群,这样的事不能不有,泪涕沾襟,妇人孺子之行也!奋而起,赶课程焉。”

  铁岩同志就是这样艰苦奋发地学习。他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既不为当官发财,也不为光宗耀祖,而是为了多学些改造社会的本领,投身革命。他在10月22日的日记里明确地表示了这一决心:“努力吧,晓天,你的职分时刻不要离了脑海呀!社会要你作什?你生存社会作什?努力呀!”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铁岩同志对政局非常关心。从他的日记里可以明显地看到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思想。他写道:“赵先生谈政局的变化及日本侵略的阴谋,真使人心惊胆寒,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矣。”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它侵略军及时运来东北,把在中国掠夺的大量物资迅速运回日本,妄图修筑一条从吉林到朝鲜境内会宁的铁路。吉林地区的先进知识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罪行,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反对强修“吉会路”的斗争。铁岩同志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他是长春二师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领导学生上街、下乡,进行反日宣传活动。向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由于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放弃了修筑“吉会路”的计划,并迫使出面修建铁路的汉奸教育厅长刘芳圃、邹陆涵辞职,斗争取得了胜利。

  此后,铁岩同志接触和阅读了马列主义书籍,进一步树立起革命的世界观,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方向。从而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批判和抛弃了“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同时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反共,制造白色恐怖,对他的教育也很大,使他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势力,要求自由、民主。这时他主编校刊《秋声》,把这个原来以介绍教学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刊物,改变为介绍浅显的革命理论和反映现实生活的政治刊物。他写的《爱国论》和反映革命思想的诗词受到进步学生的欢迎。当时楚图南同志也经常在《秋声》上发表诗文,对学生影响很大。铁岩还向其他报刊投稿,进行革命宣传。

  他有胆量,口才也好,善于辩论,在全校讲演比赛大会上,曾获得了一等“优胜银杯”奖。后来当进步教师被反动当局逮捕时,他代表全校师生出席法庭,为老师辩护,展开说理斗争,积极进行营救。

  经过学习和实际斗争锻炼,他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更加向往着新的革命生活。他在一篇日记里用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流水不断地流过去了,

  那新生的浪头已经掀起,

  恬静、安闲、是过去的习染,

  怒马奔腾着的战场,

  要现着我的身形,

  严烈的炮火下,

  攫取那新的人生!

  二

  1930年秋,铁岩同志从长春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去北平(北京)投考大学。因患病误了考期,他未能考取,遂和舅父曹国安同志暂居于北平沙滩的文华公寓。这时他与北平的革命学生加强联系,继续在青年学生中进行革命活动。他很快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团体——北平革命互济会,从此在组织上与党发生了联系。

  1931年春,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在党的影响和教育下,不断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政治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又经过反帝爱国斗争的锻炼,认清了革命的道路。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积极地为党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前进。这时,他担任了北平互济会中国大学分会主任的工作。他以互济会的名义,积极团结教育进步青年学生,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他们经常贴标语、撒传单,扩大党的政治影响。铁岩同志还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他的诗、文写得很好,鼓动性强,受到同学们的赞赏。以后他被选为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北平市大学学生联合会理事。

  同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了我国东北。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怀着对家乡沦陷的悲愤心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和领导中国大学学生走向街头,参加反日集会,进行示威游行,大搞讲演宣传。10月间,铁岩同志参加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被选为代表团负责人。他率领代表团奔赴南京请愿,向国民党反动政府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收复被日寇侵占的东北国土。国民党反动政府抗日无能,镇压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却十分凶狠。当时,不少学生惨遭杀害,大批学生被捕入狱。铁岩同志被捕后,英勇不屈,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痛斥敌人说:“爱国无罪!你们卖国我们就爱国,我们一定坚持斗争到底,爱国的火焰是永远扑不灭的!”敌人的镇压吓不倒广大爱国人民,学生、工人和各界人士仍继续坚持斗争。南京政府慑于人民的强大力量,不得不将被捕的代表释放。铁岩同志回到北平后,更加斗志昂扬,积极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1932年秋天,党为了加强对东北抗日斗争的领导,派铁岩等同志回到东北从事抗日工作。他和曹国安、于克等同志组成兵运小组,在吉林、长春的大、中学校和磐石、桦甸县城的工人中进行宣传活动,组织抗日救国会,还到山里去找过游击队。直到年末,他才回到家乡。铁岩同志不仅奔走各地做抗日工作,他还抽空进行写作。1933年初,他写了许多诗篇,倾吐了自己的革命抱负和热烈的爱国情怀。3月8日他写的一首诗,题为《走吧!》,就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浓重的思想感情:

  年光催驶青春少,

  风云搅扰势正好。

  莫使雄心付流水,

  壮志应勿泻榻间。

  伟业丰功标青史,

  儿女柔情视等闲。

  策马提鞭赴战场,

  巨觥三杯热胸膛。

  怒火交流我心烧,

  将把人类大敌消。

  资本恶魔扑杀尽,

  工农专政牢又牢。

  他把这个期间写的《前进》、《红旗》、《轰杀》、《跃进啊,中国!》、《太阳》、《暴动》等新诗,编成一本诗集,题名为《前进》,并在封皮里用墨笔画了一面旗帜,旗上有代表工农兵的斧头、镰刀和枪的图案。这些诗深刻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和种种罪恶,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工农劳苦大众的斗争精神。其中《前进》一诗是他的代表作品:

  前进 前进

  高举着反抗的大旗 杀向那资本帝国主义

  用鲜红的热血 森白的颚骨

  创造起未来的世界 创造起未来的世界

  要自由 求平等 渴望着全人类的和平

  只有凭借着工农兵 英勇地前冲 前冲

  这年旧历三月下旬,他与曹国安同志约好在吉林市会面。走前,他叮嘱妻子林晓云说:“孩子念完书,一定不能给鬼子干事。”并把《前进》这本诗集留给她,叫她收藏好,等孩子长大给他们看,以便照着去做。他还向父母表示:“不赶走日本鬼子,我是不会回来的!”旧历三月二十五日,他毅然告别了亲人,离开家乡,奔向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武装抗日的战场。

  三

  铁岩同志到吉林后,与已经打入伪军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当兵的曹国安同志接上头,并经他介绍,也进入迫击炮连当兵,铁岩同志被编到第二排。他们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团结了大部分士兵,于当年端午节夜里,乘该连移防到磐石县烟筒山车站的有利时机,领导全连士兵举行了武装起义,完成了党交给的组织伪军哗变的艰巨任务。队伍起义后,与杨靖宇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会合,编为迫击炮大队,铁岩同志任大队政委。迫击炮连的起义和加入游击队,进一步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振奋了士气,鼓舞了抗日斗志。同时也震动了日伪军事当局,影响了参加“围剿”抗日游击队伪军的情绪,使他们不断动摇,倒戈哗变,参加我抗日队伍。

  同年9月,随着抗日队伍的不断扩大,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铁岩同志任独立师政治部主任。他除积极做好本军内部政治工作外,还担负着繁重的外交工作。为了扩大抗日力量,更好地贯彻党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抗日武装共同对敌,铁岩同志经常东奔西走,到各抗日队伍中去进行宣传。并从1934年4月起,代表党和人民革命军到苏剑飞领导的南满第一游击大队中做政治委员工作,教育改造这支自发的抗日武装。同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铁岩同志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此时他仍在苏剑飞部工作,直到1935年2月,经过他的努力争取和教育,使这支队伍接受了我党的领导,改编为第一军第二教导团。铁岩同志完成整编苏部任务后,又回到军部领导政治工作。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铁岩同志仍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并当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他一直跟随杨靖宇军长转战南北,给日军以有力打击,使抗日游击区不断扩大。铁岩同志负责全军的政治和党务工作,对部队的组织建设、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等方面,都贡献了很大力量。党的组织不断发展,政治文化教育工作非常活跃。在他的领导下,一军印发了油印小报《反日民众报》、《人民革命画报》和传单《为“五卅”十周年纪念告满洲国士兵书》、《红五月革命斗争口号》、《给满洲国士兵及抗日军官的信》等。由于宣传教育工作开展较好,提高了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增强了抗日斗争的胜利信心,鼓舞了抗日军民的革命斗志。

  铁岩同志不仅是一位很好的政治领导干部,而且也是一位很好的军事指挥员。在战斗中,他顽强勇敢,身先士卒,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虽然身患严重的肺病,但是仍坚持工作,经常参加战斗。1936年6月,抗联一、二军主要负责同志在吉林省金川县河里地方召开了重要会议,决定将一、二军联合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并将中共东满、南满两个省委合并编成东南满省委(也叫南满省委),铁岩同志仍担任省委委员。在这次会议上决定:一军军部、一师、三师远征辽西、热河、内蒙地区,打通与关内红军和党中央的联系,进而扩大游击区域,在更大的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按照会议决定的军事计划,会后,铁岩同志随总司令杨靖宇,率一军军部从河里出发,向南活动,去布置一、三两师的西征任务。军部在南进途中,首先在通化大荒沟消灭了奉天骑兵教导团一部二百多人。然后用疲劳战术拖着伪东边道“剿匪”司令、大汉奸邵本良部,进入通化、兴京、桓仁、宽甸等县山区。最后,在6月中旬来到本溪县境,与活动在那里的我军第一师会合。接着在本溪以东赛马集山区梨树甸子地方设下埋伏,一举将疲惫不堪的邵本良部的一个主力团和一个炮兵中队全部歼灭,给日伪军以极其沉重的打击。歼灭邵本良部队后,我军进行短期休整,并进一步研究了西征的路线和战略战术等问题。决定由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同志率领一师从南路开始西征,杨靖宇同志率领军部返回集安、宽甸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以牵制敌人兵力,掩护一师西征。

  7月初,铁岩同志率领一师由宽甸、本溪交界处分三路出发。六团由凤城、岫岩方面向西挺进。四团从抚顺和本溪中间地带进击,以吸引和分散敌人兵力。中路是铁岩同志率领的司令部、警卫连、八连、九连、十连和少年营等主力部队,共400多人,计划从宽甸和凤城中间地带插入辽阳附近,然后跨越南满铁路,渡过辽河,直奔辽西、热河地区。但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当我主力部队冲破敌人的封锁,迅速向西挺进,翻越过陡峻的摩天岭,到达辽阳附近时,敌人发现了我军的西征意图,立即调集了两个师团以上的兵力,疯狂阻击,层层包围。铁岩同志发现敌人兵力过重,不易突破,为了减少损失,争取主动,打击敌人,决定仍回师摩天岭,设伏于各主要峰道,勒马待机。7月15日下午,日军金田大队二中队200多人紧跟追来,铁岩同志指挥伏击部队,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狠狠打击敌人。这一站,歼灭了大队长金田大尉以下50多人。当日战斗数次,至晚,又消灭日军30多名,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摩天岭战斗胜利后,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同志亲自写了一首《西征胜利歌》,颂扬这次战斗。此后,因敌人重兵阻拦,无法前进,铁岩同志率队于9月间返回老游击区。由于长途征战,劳累过度,铁岩同志肺病加剧,遂带领一部分队伍进入本溪游击根据地和尚帽子山里密营休养。

  1937年2月11日拂晓,敌人从四面包围上来,铁岩同志带病指挥队伍奋勇还击。为了减少损失,铁岩同志命令一部分队伍先撤,他带领几名战士留下掩护。就在边打边撤中,铁岩同志因身体虚弱,行动困难,在越过一个小山岗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铁岩同志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导干部,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是杨靖宇将军的得力助手。他对东北抗联第一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直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他的革命业绩将与世长存!

  宋铁岩(1910-1937)原名孙肃先,字晓天,曾用名宋占祥、铁坚、铁英、孙铿、孙克敏等,吉林省永吉县人。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满游击队政委、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第1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中共南满特委、南满省委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宋铁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进行反日宣传,被推选为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的负责人,率团赴南京请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2年秋,他受党的委派回东北从事抗日活动。1933年5月,根据党的指示,他在吉林省磐石县烟筒山打入伪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成功地领导全连起义后,即编入杨靖宇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总队,为壮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后,他与杨靖宇一道率部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开辟了二千余里的抗日游击战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4年4月,他奉命到苏剑飞领导的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做政治工作,将这支自发的抗日武装改造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的一支劲旅。1936年初,杨靖宇和宋铁岩等率一军主力向本溪、凤城、宽甸挺进,在本溪、凤城、赛马集梨树甸子设下埋伏,一举击垮了尾随其后的东边道"讨伐"司令邵本良部。宋铁岩在协助杨靖宇进行军事指挥的同时,还为部队的组织建设、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倾注大量心血,使部队党组织不断发展,广大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他的直接主持下,一军印发了《反日民众报》、《人民革命画报》和宣传单等,这些为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1936年6月,宋铁岩等率领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主力进行西征。由于旅途劳累,他的肺病日益加重。1937年2月11日,他在本溪、凤城交界和尚帽子山密林营中养病,突遭日伪军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