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风采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陈翰章(抗联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

2020-04-04 20:34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陈翰章(1913-1940)满族,吉林省敦化县人。1927年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是学生自治会负责人。1932年8月,告别年迈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参加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司令部秘书长,曾参加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随部队在敦化、宁安一带开展游击战。1934年春被派往北平、天津进行抗日救国活动,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争取关内人民以人力物力支持东北抗日斗争。同年6月调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参谋长,率部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打击日军。1936年起在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2师(后改为5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在宁安、镜泊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曾指挥攻打宁安、横道河子、破袭北湖头水电工程等战斗。1939年夏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3方面军指挥,与魏拯民指挥所部攻点打援,取得攻占安图大沙河等胜利。

  1940年12月8日,所部在宁安县南湖头遭日军千余人围攻。为掩护4名朝鲜族女战士突围,他坚守阵地,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党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

 陈翰章(抗联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

  1931年,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事变, 并以此为借口, 强占我国辽阔富饶的东三省。从那一刻起,坚贞不屈的东北各族儿女, 就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 为保卫家园, 同残暴的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一时间,“抗日义勇军”、“抗联” 等东北抗日武装风起云涌,白山黑水间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和抗击侵略者的弹痕。在同日本侵略者战斗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铭刻古今的英雄人物,这里要讲述的, 就是满族抗日共产党员、被称为镜泊英雄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将领陈翰章将军。

  一、国难当头, 热血青年弃笔从戎

  陈翰章将军, 吉林省敦化县人。1913 年出生在贫困的满族农民家庭里, 由于其父没读过书, 吃了不少不识字的苦头。于是就在小翰章九岁那年, 尽管家里生活困难,依然送他去私垫读书。十二

  岁时, 又转到城里私立宣化小学念书。

  少年时期的陈翰章性情刚毅,头脑聪颖,求知欲强,在学校学习努力,各科成绩都很好,考试总是名列第一。1927 年,陈翰章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入敖东中学学习。在此期间,他接触了进步思想, 心胸更加宽广,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政治活动,并被推选为这些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组织这些反帝爱国政治活动的过程中,陈翰章渐渐成为颇具指挥才能的热血爱国青年, 就在1930 年末的初中毕业典礼上,他壮志豪情地说“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她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叫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 ”[1]

  1931 年春,陈翰章受聘为县立一小教员,半年后,调县民众教育馆当讲解员。正当他立志为国家造就人材、施展抱负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武装占领东北三省的侵略战争。敦化县城也被日军占领。国难当头,民族危亡! 陈翰章义愤填膺, 勇敢地站了出来, 在敦化组织反日会,在教师、青年学生、市民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鼓动。他的活动,激怒了日本领事馆,几次派兵搜捕。面对强敌,陈翰章没有惧怕, 他选择了在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 踏上抗日救国的征途。

  二、智勇双全屡出奇兵

  “九·一八” 事变后, 一部分东北军官兵拒绝执行“不抵抗” 政策,首先奋起抗日,驻守在延吉县明月沟的原东北军二十七旅团老三营, 在营长王德林带领下举旗抗日,组织了抗日救国军。救国军的前敌总司令部设在敦化城南四十里的太平山下,陈翰章经朋友介绍来到这里,参加了救国军。陈翰章一投身到抗日队中,就把满腔的抗日热情释放出来。刚开始时他在总司令部当秘书,对待工作,他一丝不苟。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经常到附近战地进行宣传鼓动工作,逐渐赢得了战士的欢迎,也得到了前敌司令的敬佩。但他没有满足于这些,这位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渴望战斗,一心想只有通过战斗,才能消灭入侵者。

  1932年10 月初,救国军由吉林省的敦化转移到黑龙江的宁安镜泊湖一带活动。并决定马上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攻打宁安县城。陈翰章得到这个情报后,兴奋异常。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了,连夜找到领导,要求参加战斗。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委任他为战地鼓动队长。10 月10 日夜总攻始,陈翰章率领队员跟随一支突击队去执行炸毁敌人军火库的任务。突击队冲到宁安城外的牡丹江边,江桥已被敌火烧毁。为了尽快攻进城去,队伍必涉水过江。突击队伍望着冰冷的江水有些犹豫。陈翰章见此情况大声喊到:“勇士们,冲过去呀!”随着喊声,纵身一跃跳入江中,在陈翰章的带动下,突击队员相继跳了下去。他们迎着封锁江南的枪林弹雨登上了对岸。攻入宁安城后,突击队长牺牲了,就在这紧急时刻,队伍失去了指挥者,开始混乱起来。这时陈翰章马上稳住局势,自告奋勇出任队长,此时的情形是敌众我寡,敌人居高临下,硬攻是难以取胜的。想到此,他叫突击队以猛烈的火力吸引敌人,自己带几个战士,迂回到侧面,在敌人枪炮打不着的死角靠近仓库。陈翰章命令向仓库扔手榴弹。刹时,火光冲开,军火库爆炸了,他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战斗使陈翰章受到很大锻炼,迅速成长起来。他英勇善战、机智果敢,又兼具政治工作与指挥战斗的非凡才能。

  1938 年5 月出任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三方面军指挥。[3]几年来,在东北抗日战场上,陈翰章率部屡屡重创日伪,打了许多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战役。年8 月下旬,抗联队伍整编完毕后,为了能使三方面军打开以后的活动局面,魏拯民、陈翰章同志率领三方面军打响了整编后的第一个大仗—大沙河之战。开战的头一天,魏拯民和陈翰章率领全军急速开到大沙河西山上,并按“围城打援”作战方针部署了兵力。陈翰章带领200 余人,

  正面主攻大沙河, 以吸引安图和明月沟方向的援敌。魏拯民率领300 多人到大沙河以北,埋伏在公路旁的玉米地里伏击明月沟方面来的援敌,他们共同指挥部队伏击、歼灭了抗联战士最痛恨的宫本

  “讨伐队”。两天的战斗, 共打死打伤和俘虏了500 多名敌人, 缴获大量枪支和物资。

  1939 年10 月底的一天夜里, 陈翰章让战士们化妆成“讨伐队”, 打进额穆警察署,打死一个日本指导官,得了许多棉花和布匹。当他们背着棉花和布匹走到额穆小青顶子里,日军“讨伐队”追了上来。陈翰章组织大家进行战斗。战斗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数不清打退了敌人多少次冲锋。但敌我力量悬殊,再长时间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陈翰章看看风向,西北风刮得不算小。于是命令一团的战士跑步下山, 到芦苇塘西北角放火。火点着了,经西北风唿唿一吹, 风助火势, 越烧越烈。整个苇塘浓烟滚滚,刹时一片火海。敌人一下子被烈火吞没。在敌人陷入混乱时,陈翰章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二百多战士,扑向敌人。敌军乖乖地举手投降。战斗胜利结束,陈翰章依靠地利,巧借天时,凭抗联战士的勇敢,又创下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三、战火铸就忠诚共产党员

  王德林率部起义组织救国军时 在救国军内部就秘密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贯彻执行党的团结抗日主张。陈翰章加入救国军后,党组织通过考验和教育认为陈翰章是一位自觉的先锋战士,符合共产党员标准。1932 年10 月,陈翰章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陈翰章没辜负党对他的希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苦难年代,陈翰章抵挡住敌人的多次诱降,更不惧敌人的威胁,勇往直前,把他短暂的一生,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的事业。

  1935年秋,日军逮捕了陈翰章的家人,逼迫他们进山里寻找陈翰章,说如果陈翰章归顺了日军会就得到高官厚禄,否则就杀害他们全家。他的父亲在特务的跟踪下,在宁安找到了陈翰章部队,被迫照日军的要求,劝他儿子投降。陈翰章耐心劝父亲不要上敌人的圈套,要设法对付敌人,坚持到抗日胜利。

  1936 年夏,日军对陈翰章又展开政治诱降, 派出日本政治浪人游说,遭到陈翰章的严词拒绝和有力驳斥。1939 年夏,敌人故计重施,又派人来劝降,陈翰章将计就计,当劝降者来到陈翰章布置的埋伏地后,扣留下他们带来的“慰劳品”,然后把他们绑了起来,招集乡亲对他们进行公审,处决了其中的四名日本高级军官。敌人的劝降活动又失败了。陈翰章除征战沙场外,并不忽视政治,文化学习。他反复研究阅读党的文件,密切关注部队内的思想动向,及时做好内部的思想工作, 鼓励大家抗日到底, 誓死不投降。在战场上他带领战士们往前冲,但在平时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在一次突围的时候陈翰章的左大腿被子弹打穿了,伤口化脓、溃烂。军医就把仅的一点止痛药拿给他上,但他拒绝了, 并说这点药, 留着给其它伤员用吧! 他对自已的伤采取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治疗方法。他让军医拿来一条干净的白布,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再从另一边拉出布头来。军医不忍动手,他就自己动手,并忍着巨痛,来回拉布头,把伤口里面的烂肉脓血清理出来。真是“恶疮怕愣人”陈翰章的伤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愈合了。就在疗伤其间,炊事班的白大娘心疼陈翰章,偷偷给做了一小碗大米饭端到他面前,陈翰章说“妈妈,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有丝毫特殊!”白大娘无奈,只好把饭端走了。

  四、热血沃黑土英名千古传

  1940 年春天,就在战斗形势最艰苦的时候, 一个不幸消息传来, 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同志在蒙江壮烈殉国,陈翰章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号召部队要更加坚定立场,奋勇作战,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决不罢休。

  为了减轻其它兄弟部队的负担,陈翰章率队不肯东撤,坚持原地游击战争,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吸引敌人,予敌重创, 迫使敌人调来重兵对付陈翰章。陈翰章意识到情况之险恶, 为了给革命保存

  实力, 他命令绝大多数同志冲出重围, 他自己带着六十人留下来, 与数百倍于已的敌人周旋、苦斗。12 月5 日夜,趁大风雪他率队袭击了日军的“高冈作业所”,重创了日寇镜泊湖建设计划。经过血战,突围后又经过几次战斗,陈翰章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敌人的大兵团仍在围攻他们。粮食没有了, 棉衣也没换齐,他决定把大家带到镜泊湖东南小弯弯沟里的老密营去。那里比较隐蔽,还藏着粮食。12 月6 日夜,他领着同志们出发了,途中突然有人发现走在后边的一名姓张的战士不见了,这个可耻的家伙,在环境最艰苦的时候叛变了。敌人知道了陈翰章的下落,高兴得发狂,急调来一千多人,急冲冲地开进小弯弯沟,12 月8 日凌晨2 点整,日伪向小弯弯的老密营疯狂射击,陈翰章马上把同志们集合起来,然后指挥大家隐蔽在倒木、石砬子、大树后和数百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决死的战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同志们一个个倒下,包围圈在缩小着。远处不断传来了劝诱的声音,“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用怒斥和子弹回答敌人。疯狂的敌人终于明白了:要想活捉翰章是永远不可能的。于是, 更加密集的子弹、炮弹,伴随着漫天大雪向十多平方米的阵地倾泻下来。陈翰章倒在血泊中,年仅二十七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安祥地睡了,睡在母亲博大的胸怀中!

  陈翰章生在镜泊湖畔,长期战斗在这个地区,最后又把一腔热血洒在这块土地上。这里的人民对陈翰章的名字无比亲切,称之为镜泊英雄。至今,东北仍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