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风采

馆藏文物/ COLLECTION
参观服务/ VISITING SERVICE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16:00停止入馆
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
馆址: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预约电话:
024-46854706

冯仲云(抗联三路军政委)

2020-04-04 21:35来源:东北抗联浏览:

  冯仲云 (1908-1968)江苏省武进县人。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建国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曾获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68年在北京逝世。1977年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

  冯仲云(抗联三路军政委)

  抗联 名 将 冯 仲 云

  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1927年5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义无反顾的革命生涯。“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在敌人盘踞的城市领导艰险的地下活动,曾在冰天雪地中持枪与敌人拼死搏战,曾担任过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等要职,与苦难的东北人民一道奋勇抗击日寇的入侵。在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险、尽忠竭智,对北满党组织和东北抗联的稳定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满洲省委的优秀成员

  1908年2月,冯仲云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余巷镇一个小职员家庭。1926年,冯仲云考入了北平清华大学,在学校受马列主义学说的影响,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夏,冯仲云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历经折磨和考验。不久,北方军阀纷争,政局极其混乱,监狱管理松散,他乘机逃狱到商船学校(青岛海军学校分校)担任数学教授,党组织支持他以教授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冯仲云在学校很快赢得了广大院校师生的欢迎和尊敬,便借此团结学生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文艺书籍,还秘密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沈阳的满洲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领导人被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驻东北代表兼省委书记的罗登贤,被迫转移到哈尔滨领导抗日救亡斗争,并在哈尔滨紧急召开北满领导人会议,研究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策略。此时,冯仲云受命出任满洲省委少数民族委员会书记、省委秘书长等职务,妻子薛雯任省委交通员。当时,省委面临严重困难:南方中央苏区正遭受敌人残酷“围剿”,东北党组织与党中央已失去正常联系;党的活动经费业已断绝,省委需自筹活动经费。冯仲云在大学做教授及兼职的月收入是260多银元,他们夫妇每月拿出180银元交党组织,同时利用各种关系筹措活动资金。

  1932年,东北三省已被日寇全部占领,他们到处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城市隐蔽斗争更加困难。不久,冯仲云夫妇把家迁到现哈尔滨南岗区光芒街40号一栋僻静的俄罗斯式平房里,把这所房子作为满洲省委机关秘书处,继续组织东北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省委书记罗登贤及其他省委领导同志经常在这里阅读文件和研究工作。当时,满洲省委下辖哈尔滨市委以及磐石、珠河、宁安等中心县委,双方都是通过秘密交通员传递文件和沟通情况。省委文件及许多重要指示都在这里起草、印刷、分发,妻子薛雯负责机密文件的保管和秘密交通接头,她不断在省委机关与各地之间往来。

  当时罗登贤27岁,冯仲云、赵尚志24岁,赵一曼26岁,薛雯19岁。为了抗日救国,解放东北,他们分别告别家乡,先后来到哈尔滨,患难共存,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友谊。

  1932年初,城市隐蔽斗争更加困难。此时,周恩来以“伍豪”名义发表文章,提出“用民族革命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得知后,决定将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周保中、杨靖宇、赵尚志等分别到各地组织抗日武装斗争。不久,省委又派冯仲云到松花江下游的汤原中心县委组织抗日武装。他首先整顿组织,发展党员,解决了党团员民族分布不合理的现象,领导秋收抗租,办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历尽艰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汤原县原有一支中国工农红军33军抗日游击队,因缺乏斗争经验,战斗不断受挫。为了整顿并重建受挫的汤原游击队,冯仲云多次召开党的会议鼓舞士气,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买枪配给游击队员。同时发动游击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展夺枪斗争。在他组织动员下,一次就从敌人手里夺取了五条枪,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队伍士气由此大振。后来,这支队伍从此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东北抗联第六军。

  二、东北抗联的杰出将领

  1935年1月28日,哈东游击队正式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庆祝大会后,李兆麟、金策、王惠同、赵一曼等率领部队奔赴方正和延寿地区打击敌人。他和赵尚志率领部队化装成伪军向方城岗、小山子等地行动,仅三个小时就占领敌人三个据点,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后来又组织反日联合军突击方正城,俘获伪县长。当年冬天,日本关东军对当地抗日武装加强了扫荡,战斗十分激烈,第三军二团顽强抵抗,团长王惠同光荣牺牲,赵一曼政委不幸被俘,次年英勇就义。不久,冯仲云和十多个战友在转移中也遭敌人突然袭击,三个领导干部牺牲。他左手负伤,仍带着伤痛掩埋好战友的遗体,发誓“为了祖国的统一,要斗争到最后一滴血!”事后,他代表省委向党中央写报告:“哈东游击区,自1935年至1936年两年间,同志牺牲者数百名,百姓数千计,血染帽儿山,尸填乌吉密,哈东人民解放斗争实以鲜血写成中华民族斗争史之光辉灿烂一页。尤其是我共产党员赵一曼、王惠同等诸同志,在敌人百般严刑拷打、威逼与利诱之下,不屑屈辱而慷慨悲歌,从容就义,使哈东人民永铭勿忘,实我大中华民族之光荣,谁谓东北无慷慨悲歌之士!”

  1936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东北党组织在汤原县密林深处召开了历史性的“汤珠联席会议”。他和汤原、珠河中心县委书记及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第六军军长夏云杰等出席,确定“领导群众抗日反满的各种紧迫的经济、政治斗争,广泛促成全民抗日统一战线,并在统一战线中夺取无产阶级领导权”。会议推选冯仲云为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赵尚志为执委主席,并和省委常委夏云杰共同负责军事部;朱新阳为省委常委,任青年部长;李兆麟为省委常委。

  当时,在江西的党中央因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率领红军长征,东北党组织与中央失去联系,组织关系改为由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王明、康生直接领导。而对日本关东军的残酷扫荡,东北党组织领导抗联部队坚持独立自主、顽强作战的方针,牺牲和损失惨重。王明、康生不了解东北艰苦复杂的斗争情况,给东北党组织下发《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以及补充指示(简称《王康指示信》)。其中有正确的指示,也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内容。满洲省委在讨论这些指示时,往往意见分歧,争论激烈,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严重影响对敌斗争。冯仲云、赵尚志对王康指示曾经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当时,王明、康生对东北党组织时有不满,经常调换领导班子,多次令满洲省委领导成员去莫斯科汇报,接受审查,甚至挂起职来不作结论,给省委工作造成许多困惑。长期在省委工作的冯仲云深有体会,所以他这次特地派常委朱新阳去莫斯科汇报,请求指示。不料王明、康生严厉批评《汤珠联席会议决议》“完全是反统一战线的”,“不是真正懂统一战线”,“不懂满洲实际情况”,而且不让朱新阳回国沟通情况。朱新阳一去不回,《汤珠联席会议决议》得不到莫斯科批准,根据地议论纷纷,冯仲云处境尴尬,但他仍坚持党性,忍辱负重,履行领导职责。幸好不久吉东省委成立,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代表省委给冯仲云写信,表示理解和支持,使他受到了莫大鼓舞。

  1937年“七七事变”前,冯仲云和赵尚志商定在汤原县小兴安岭山谷里召开北满省委扩大会议,除冯仲云、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省委常委和珠河、汤原中心县委书记出席外,抗联第三军、第五军、第六军领导人也赶来与会。会议决定千方百计带领部队利用青纱帐和深山老林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对抗日本关东军的“三光”政策,伺机打击敌人。当时,反“讨伐”战争十分残酷,敌人四处搜捕,悬赏一万元要冯仲云的人头,曾押着战俘辨认哪个遗体是冯仲云。战士为迷惑敌人,随意指一个说是冯仲云,敌人信以为真,将人头割下挂牌楼上炫耀战绩。

  其实,当时冯仲云正在密林里参加省委会议。会议选举他和金策、李兆麟三人组成新的常委会,确定金策任省委书记,他任宣传部长,李兆麟任组织部长。1939年9月18日深夜,他和战友高禹民等越过边境进入苏联境内,寻求与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沟通情况。在异国他乡,他四天内奋笔疾书,挥泪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悲情报告,他直言不讳提出“中央三四年来与东北党尤其是北满党没有联系,使党内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在政治上、组织上得到解决,使工作受到无限损失。这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中央某些同志应该负有责任。”他希望见到中央同志当面汇报,批准由苏联远东党部发起召集吉东、北满党领导人开联席会议,研究建立统一指挥和调整党的领导机关等问题,但上述要求始终未得到答复。直到1940年1月,他才和先后来苏联的周保中、赵尚志见面,共同商定在苏联伯力召开中共北满、吉东省委代表联席会议,认真总结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教训,确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南满为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指挥、政委;吉东为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任参谋长;北满为第三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许亨植任参谋长。不久,他们返回中国境内,向抗联部队传达伯力会议精神,继续在林海雪原深处浴血奋战,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此时,日寇在东北的兵力已增到70余万,对抗联部队进行残酷扫荡,攻势猖獗残酷,抗日名将杨靖宇、赵尚志等相继壮烈牺牲。为了保存实力,积蓄干部,东北党组织决定将抗联一部分部队转移到苏联境内继续整训,冯仲云由此开始进入新的人生历程。

  三、可敬可佩的人民英雄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日军发动突然攻势,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中、朝抗联战士在伯力机场握手告别,先后登上飞机回国参战,金日成等率队进军平壤;周保中、李兆麟率队进驻长春和哈尔滨;冯仲云率队进驻沈阳,担任警备司令部副司令。他写信向党中央汇报了抗联部队回国参战情况,同时指示沈阳电台着重播送新华社的新闻稿,宣传东北人民抗日英雄事迹。

  1946年4月24日,38岁的冯仲云高票当选松江省主席。不久,“七七事变”九周年纪念日来临,哈尔滨20万人隆重集会,他在大会发言中热情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赞美东北人民前赴后继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同时,他念念不忘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战友,饱含热泪倡议将哈尔滨最热闹的街道改为靖宇街、兆麟街、尚志街、一曼街,获得热烈赞成。从此,英雄的名字,连同他们事迹永传人间。这时,在战火纷飞年代离别12年之久的妻子薛雯带着儿女也从江南新四军根据地来到哈尔滨,一家人久别重逢,幸福团聚。

  此后,他经常执笔撰写东北抗联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不断向文艺界提供有关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以及八女投江等故事的生动素材。著名作家刘白羽采访冯仲云后,夸赞“他是一个教授,一个学者,是从艰险中苦斗出来的出色英雄。”,“他是一个热情的人,也是一个好作家,他一时一刻也不忘牺牲的战友。”

  1949年5月,冯仲云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解放后先后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八一勋章。他曾当选党的“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冯仲云于1968年3月16日含冤去世,享年60岁。1977年11月23日,党中央为冯仲云平反昭雪,对他的一生做出了公正评价。

  东北抗战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史,锻造出一大批著名的抗日将领,哺育了众多可敬可佩的人民英雄。冯仲云作为其中之一,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全部贡献给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他的名字与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抗日民族英雄的名字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英名必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